照片支持
聊城市旅游攝影協(xié)會
聊城古城區(qū)內(nèi)有南關(guān)和北關(guān)兩橋,又稱“六知橋”。為什么稱“六知橋”呢?這里有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
據(jù)傳,明朝中期,有一位蔡知府。這位知府名興同,遼陽人。蔡知府禮賢下士,愛民如你 子,清正廉潔,兩袖清風(fēng)。有一年,東昌府地連發(fā)水災(zāi),河堤決口,平地劃船?;噬蠐芟律瓶睿讨c河院一同抗災(zāi)防洪。因治河有功,皇上把抗災(zāi)剩下的銀兩開恩賞賜給二人。蔡知府感到受之有愧,河院卻心中不平衡,他想:“治河抗災(zāi),地方官不過是協(xié)助,憑什么分得同樣的賞銀?”于是便打起了另一個主意。
這天,河院在自己的行署備好了酒菜,請知府過來議事。酒過三巡河院別有用心地試探蔡知府說:“蔡中郎,這次治河多虧你大力協(xié)助,也是蒼天垂憐,洪水銳退,決口合攏,皇上開恩,厚加封賞。
話又說回來,這也是你我的福分啊。來,咱為得到的賞銀干一杯?!辈讨欣烧f:“要說福分那是皇上的福分,百姓的福分,你我只是踐行本分罷了......”河院不等知府把話說完,話鋒一轉(zhuǎn),問道:“要說東昌府百姓嘛,的確有福,也有功,你我都明白,這次抗洪的捐銀也有六萬多兩把?”“是啊,你說呢?”“我說...我說...這筆銀子,只有你知我知,現(xiàn)在在你手里,你就看著辦吧。
當(dāng)然,年兄是個磊落人,蠻可以援引皇上獎賞你我的例子嘛!”河院的話已經(jīng)非常露骨,就是要私分那筆銀子。蔡中郎本想立即駁回,又礙于同朝為官,畢竟是年兄年弟,強(qiáng)抑激動,沉吟片刻,說道:“年兄此言不虛,這筆銀子的確動用不多,如今也沒有退回的道理。不過我想,它應(yīng)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知道漢朝楊震暮夜拒金四知堂的故事嗎?”河院聽后立即跳了起來,忙說:“不,不,不我是說這筆銀子又多了兩知。”“哪兩知?”“水知、河知唄!就是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再加上‘水知、河知。’可謂‘六知’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