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因寺史稱“福音寺”,俗稱為“北寺”,該寺是阿拉善王之子在皈依六世班禪后創(chuàng)建的, 原名“準黑德”,建于清嘉慶九年(1804)。嘉慶十一年(1806),阿拉善第五代王瑪哈巴拉以工程告竣上報于理藩院,嘉慶皇帝賜名“福音寺”,從此,便函以“福音寺”之名著稱于世;寺周圍丘陵起伏,山泉回繞,松柏長青,草木繁茂,鳥語花香,景色迷人。暢游其中,猶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線路分類: [宗教旅游]
景點地點: 國內(nèi)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阿拉善盟
本站推薦:
福因寺
福因寺坐落于賀蘭山麓中部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蘇木境內(nèi),距巴彥浩特鎮(zhèn)大約25公里,烏巴公路南側,是阿拉善盟最早開發(fā)的旅游景區(qū)和第二大藏傳佛教圣地。
人文歷史
福因寺史稱“福音寺”,俗稱為“北寺”,該寺是阿拉善王之子在皈依六世班禪后創(chuàng)建的, 原名“準黑德”,建于清嘉慶九年(1804)。嘉慶十一年(1806),阿拉善第五代王瑪哈巴拉以工程告竣上報于理藩院,嘉慶皇帝賜名“福音寺”,從此,便函以“福音寺”之名著稱于世;寺周圍丘陵起伏,山泉回繞,松柏長青,草木繁茂,鳥語花香,景色迷人。暢游其中,猶如置身于世外桃源。同治八年,北寺首次遭毀。光緒三年(1877)由于道布曾呼圖克圖的努力,部分殿堂始獲修復。1932年,阿拉善第十代王達理扎雅又捐資修繕了朝克沁多根(大經(jīng)堂),使這座擁有99間三層樓宇的殿堂比以前更加宏偉壯麗。“文革”時期,寺廟再次受破壞。直至1982年,始重新修復。 全寺現(xiàn)有大小廟宇15座,建筑物百余棟,亭、堂、殿、閣,一應俱全。主廟旁置有白塔,高10米,兩者遙遙相對,交相輝映。
福因寺歷史上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就是阿旺丹德爾,他不僅是北寺的驕傲,也是阿拉善盟的偉大驕子,是阿拉善歷史上的文化巨子,是對蒙藏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建樹和卓越貢獻的一代大學者。1759年(乾隆二十一年)1月,阿旺丹德爾生于阿拉善和碩特旗巴彥諾爾公巴格普通牧民葉赫輝特氏衛(wèi)宗桑甲乃家,七歲送定遠延福寺為僧。1778年,阿旺丹德爾赴西藏拉薩名剎哲蚌寺求學,經(jīng)過二十四年的精研,洞悉五明學,修習了格魯派顯宗五部大論的精髓,被授予經(jīng)學院學制中最高的喇隆巴(像博士)學銜。1804年,阿旺丹德爾被迎回北寺,封為卓爾濟(佛寺中的職位),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由此成為北寺歷史上的第一位喇隆巴。阿旺丹德爾一生用蒙藏文著述四十余部作品,他的著作蜚聲中外,被公認為是一位杰出的蒙藏語法家、宗教哲學家、詩人和超越印度班第達的譯師。他的不朽作品,無疑成為中華民族古代文化苑圃里的一方瑰寶。
旅游信息
福因寺旅游區(qū)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有著得天獨厚的秀麗的自然風光。國家一級自然保護區(qū)賀蘭山森林公園環(huán)繞著北寺,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茫茫林海之中。游客可以在這里觀林海,登險峰,游古寺,玩彩彈,朝觀林海日出,暮看大漠孤煙。景區(qū)內(nèi)設有賓館、餐廳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度假村;環(huán)境優(yōu)雅的清蒸餐廳和蒙古族特色餐飲將讓遠方的游客一飽口福,領略民族風情,一年一度的廟會更能吸引眾多的游客觀摩和參與佛事活動。
福因寺旅游區(qū)交通、通訊便利,住宿、餐飲設施完備,是理想的避暑、度假、游覽勝地。